【县委书记谈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搭平台强队伍建机制有效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县委书记谈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搭平台强队伍建机制
有效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时间: 2025-04-29 15:5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搭平台强队伍建机制

有效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委书记  何 超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地处赣西边陲,是一个典型的老工矿区。境内信访问题范围广、主体多元、处理难度大。近年来,湘东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探索实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项机制”工作法,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搭建一个平台,推动矛盾化解一站集成

面对群众诉求分散管理、多方交办导致沟通不畅的现象,湘东区坚持系统集成,构建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格局。建强一个平台,明晰“村级前哨所、镇级主阵地、县级终点站”的定位,整合来访接待、诉讼服务、法律服务等平台,集成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11个乡镇(街)、153个村(社区)同步建设综治中心,对群众来访实行“窗口统一登记受理、依法分类、跟踪办理”的运行机制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联排、联调、联办”工作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待,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信访问题全链条化解,信访办理质效显著提升。

打造两支队伍,推动矛盾化解基层自治

湘东区坚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自主参与矛盾排查和化解,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打造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湘东区充分运用各村现有的义务巡逻队、治安广播站、“法律明白人”等各具特色的“自组织”优势,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广泛招募党员、法律工作者、志愿巡防队员,成立143支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队员1800余人,发挥志愿义务巡防、应急处突、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职能,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自2018年成立以来,综合体共治安巡逻35万余公里,化解矛盾纠纷1476起,为群众解难纾困5.9万余人次。

二是打造“情理法”调解员队伍。在区法院、区司法局、区检察院等区直部门、11个乡镇(街)和153个村(社区)建立“情理法”工作室,邀请镇、村(社区)干部、“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和法官等入驻,为群众提供就近的来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方式,推动矛盾问题化解。自成立以来,摸排各类信访矛盾线索130余个,连线召开协调会议30余次,及时介入化解信访矛盾120余件,实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矛盾问题不上交”。如某小区经适房部分楼栋建设在道路规划范围内,导致100余户业主无法办理房屋不动产权证。为妥善解决问题,湘东区启动相关机制,召集多个部门会商,最终将这起积案成功化解。

构建三项机制,推动矛盾化解齐抓共管

信访问题点多面广、任务繁重。湘东区坚持系统治理,建立健全领导包案、督导考核和协调联动三项机制,压实各方责任,调动各方合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一是落实领导包案机制。按照“五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要求,对信访突出问题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案,由包案领导协调解决合理诉求、组织力量集中攻坚,实现信访矛盾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提质量。近三年来,累计化解信访突出问题76件。如某小区52户群众287万元购房订金被退回,3个小区办理不动产证问题得到彻底化解,湘东镇某村6个村民组苗圃租金问题得到了调解执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采煤沉陷区等一批重点信访事项得到了有效化解。

二是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建立完善考核问责体系,对重点信访事项推进情况通报、对信访问题督导整改情况通报、对每季度信访研判情况通报,对信访突出问题既督查通报属地责任落实,也督查通报牵头区直部门责任落实,以责任传导压力、以责任推动落实,持续提升信访工作成效。

三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综合协调、组织调度、督查督办职能作用,加强区直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的协调联动,定期听取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确保重点疑难信访事项化解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