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谈信访问题源头治理】聚焦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提升基层工作效能
超前谋划,搭建联系群众“新纽带”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准政治方向、领会工作要求、理清思路举措。
一是握指成拳,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示范带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其他领导落实“一岗双责”、分工负责。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切实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二是健全机制,推动履职尽责强担当。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县级领导带头接访、下访、约访和包案,压实信访事项首接首办责任制、“三函”督办机制,着力打造服务型接访窗口,明确专人分管、配备专门队伍,优化流程、闭环管理,通过带案下访、重点约访、上门回访、调研工作等形式推动信访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确保初信初访事项快速高效办好。
分类施策,构建多元解纷“新风格”
2023年11月10日,芒康县信访局在水电一局开展双拖欠领域“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活动。
紧紧围绕控增、减存、防变三张清单,在全县打造“如家信访窗口”,注重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和综治中心、接访窗口、法律服务中心等作用,充分调动网格员、“乡贤”等参与矛盾调处积极性,不断探索创新好做法,全力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一是抓源头治理控增量。积极探索以县乡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为抓手,以村(居)委会调解人民信访为突破口,主动推动组织、力量、资源“三个下沉”。建立“联动参与、分级实施、分级负责”的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推进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推动多部门、多主体“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帮扶”,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持续推动矛盾问题由“被动防”向“精细治”转变。目前,全县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覆盖,设立16个村(居)委会信访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试点),切实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
二是抓积案化解减存量。全县上下树牢“一盘棋”思想,针对重点信访问题及时成立工作专班,采取“一案一策一专班”包案推进工作模式,对各类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实行台账化、扁平化、清单化、动态化管理,上下联动、找准症结、综合研判、一体推进。着力推进线上办理与线下化解相结合,对突出矛盾纠纷和疑难信访问题,引入法律顾问专业释法解疑,引导信访人依法反映诉求。
三是抓联防联控防变量。结合“千名干部进千村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村居一周一排查、乡镇一旬一调处”工作制度,探索“阵地强、措施多、载体新、机制明、责任清”信访工作模式,下沉基层一线收集社情民意,分类建立工作台账,通过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信访工作调度会等有关会议逐条进行研判分析,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着眼长效,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2023年6月27日,芒康县信访局工作人员在县委党校宣讲《信访工作条例》。
将信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着力提升基层纠纷化解能力,不断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逐步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基层组织共建“强合力”。坚持党建固本,积极探索“党建+网格信访”新模式,通过构建组织化运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一体化协同以及自治、法治、德治的“五化三治”工作体系,形成统筹有力、配合紧密、高效运转、全面覆盖的县乡村三级联动、部门协同配合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是激活基层自治“源动力”。搭建“议事平台”,建立“未诉先办”机制,坚持以“情”为纽带、以“理”述实情、以“法”解纠纷,多渠道倾听意见、多部门联动解决诉求。同时,选优配强网格员、楼长,明确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帮办代办等职责,加强业务督导指导,使之成为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律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三是点燃法治宣传“助推器”。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立足“线上+线下”积极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切实加大对《信访工作条例》及“藏易访”宣传力度,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推动《信访工作条例》和“藏易访”进企业、进工地、进公共场所、进基层,切实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来源:西藏自治区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