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谈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深化“开门接访日”实践
全面提升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效能
深化“开门接访日”实践
全面提升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效能
浙江省龙泉市委书记 王忠宝
近年来,龙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和弘扬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做法,深化周五“开门接访日”实践,通过抓前端、疏中端、治末端,全力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23年,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1%。
龙泉市“周五开门接访日”社区试点“三级三商”特色模式。
源头预防“抓前端” 实现群众信访“找得对人”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龙泉市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上访下接”工作导向,主动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实现各类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化解在乡村。
变“分散接访”为“集中受理”。每周五上午定为县、乡、村三级集中接访时间,由三级领导干部定时定点集中接待来访群众,并通过“两微一端”及时告知接访事宜,引导群众合理合规有序表达诉求,从“找得到人”变为“找得对人”。
变“多头接访”为“前端处置”。针对村社混居治理难、进城群众融入难等问题,将周五“开门接访日”下沉至村(社区),着力解决信访事项“看得到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到”问题,通过对群众诉求实时受理、及时分流、高效处置,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
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社保等矛盾问题,安排市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市乡两级社会治理中心主动接访,做到群众信访事项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变了过去群众提出诉求“不易”、问题解决“旋转门”的现象,信访基层事项化解率和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
2023年10月27日,王忠宝在信访局开展下访接访。
多措解纷“疏中端”,攻坚矛盾堵点“解得了难”
信访问题关键在“解”。龙泉市坚持人民至上,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千方百计把信访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矛调处置消解隐患。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动调解工作本地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总结推广“七步诗”“永和说事”等具有龙泉特色矛盾调解法,成功打造城北乡“有事您说话”、兰巨乡“四诊”工作法、锦溪镇“草根调解超市”等基层信访调解品牌。
带案约访化解积案。充分发挥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通过市级领导领办、分管副市长协办、督导攻坚小组具体办的方式,有效推动“历史欠帐”出清,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心头事”有人办、“心中结”有人解。
专项攻坚破解顽疾。将周五“开门接访日”与“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相结合,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攻坚行动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聚焦农村宅基地管理、粮食生产、山林纠纷等重点领域,通过主动排查、集中力量攻坚处置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矛盾纠纷问题910件。
龙泉市兰巨乡在“周五开门接访日”会同林业局接访群众。
织密网格“治末端”,助力治理增效“办得成事”
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龙泉市坚持运用系统思维推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工作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社会治理中心,打造基层治理“1411”体系,归集16个中心(平台)服务功能,整合纪委监委、司法局、法院等28家单位和19个乡镇(街道)资源,以“常驻+轮驻+随驻”方式入驻,重塑统筹联动、跨界融合、扁平高效的运行架构,构建矛盾纠纷“调解、诉讼、信访”治理共同体,实现矛盾化解“一扇门”进、治理指导“一张网”管、事件处置“一站式”解。
凝聚共建共治合力。按照矛盾纠纷“排查到位、化解到位、回访到位”工作要求,将党员、楼栋长、民警等力量融合到社区网格,打造协同联动共建共治体系。通过“网格走亲”温馨敲门行动,积极摸排辖区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了解“小纠结”、化解“小疙瘩”、调解“小问题”。
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在群众工作第一线、化解矛盾最前沿中考验识别干部,切实为信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全面开展作风效能革命建设,大兴提高效率、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和群众之风,有效解决推诿扯皮、应付了事、有名无实、虎头蛇尾等现象,切实转变了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有力形成了“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