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出年度十大优秀人民建议 把“金点子”变为“金钥匙”
如果你足够细心,很容易在浙江的城乡间捕捉到很多温暖的细节——
杭州大街小巷,“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已经越来越多;嘉兴城区的窨井盖装上智慧“大脑”,群众不用再担心脚底下的安全;宁波城市路网快速推进,一场马路边的噪音“歼灭战”也同步打响……
这些社会治理前进的每一步,背后其实都有群众“一双手”推动,近年来,浙江省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通过信访渠道,以人民建议的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不少建议事项最终转化为惠民的政策措施。
日前,省信访局首次在全省范围开展优秀人民建议“金点子”评选活动,最终从30个候选案例中评选出10大优秀人民建议。哪些建议可以称得上“金点子”?群众的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张网帖,又是如何转化为社会治理的“金钥匙”?让我们通过这些案例一起了解。
人民建议是什么?在第一次和政府的深度“对话”之前,浙江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陈广平并不很清楚,“只是觉得有几句心里话想说说”。
2021年初,陈广平在网上看到杭州施行《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的消息,作为一名研究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的学者,他认为AED不仅要布置在地铁站、高铁站等公共场所,还应进入城市社区。于是,他通过“领导信箱”给杭州市政府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杭州市有关部门向我回信表示感谢,在随后发布的关于逐步提高AED配置数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关通知中也充分吸纳了我的建议。”
在中国,群众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和途经有很多。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和建议为公众利益发声。和为民“代言”不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进国家机关工作等社会公共利益,还可以通过信、访、网、电等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向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提出建议或意见。有人把人民建议形象地称为“我为自己代言”。
开门纳谏,汇聚民意,一直以来,浙江就把人民建议征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逐步推动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早在2000年,杭州就在信访部门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负责常态化向群众征集建议。
“ 杭州走红全国的‘礼让斑马线’就是源于群众的建议,政府每年要办哪些民生实事,杭州也率先将投票权交给老百姓,杭州很多在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好做法,其实都是市民提出来,再从这间办公室‘走’出去实现的。”杭州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孙国兴说。据不完全统计,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以来,杭州共收到群众建议10余万件,涵盖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治理、社会保障等各领域。
在此次参评优秀人民建议“金点子”的30个候选项目里,加强公共场所AED配置、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深化农村居家养老等9个建议来自杭州,在各地市中占比最高。
在杭州之后,我省各地也纷纷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成为各地党委政府听取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机构。去年,省信访局组建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人民建议征集办理在省级层面也有了专门机构。
群众声音是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绍兴市上虞区医疗保障分局副局长宋金桥感触尤为深刻。2019年,上虞一位庞贝氏病患者的父亲,建议将特效药“美而赞”纳入医保,因为这种病虽然发病率很低,但治疗费用极高,一瓶50毫克的药就要5000多元。“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位父亲的建议,我们或许很难注意到这些人群的困难,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很难完善。”宋金桥说,经过多次沟通, 2020年,省医保局将 “美而赞”纳入我省罕见病用药保障支付范围。
记者梳理人民建议“金点子”候选项目发现,提交建议的人群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有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农民、学校师生等个人,也有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团队”。他们组成了强大的“民间智囊团”,从鲜活的生活体验中提出很多带着“烟火气”的建议,这些是坐在机关办公室里想不出来的。
“垃圾分类开展了这么久,可相应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一些原生态的建筑风貌应该做好保护”……每天一走进办公室,宁波市信访局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负责人林依臻颖都会收到当天通过信、访、网、电等各种渠道汇聚到这里的成百上千条人民建议。
如何从海量的民意中大浪淘沙,精准“打捞”出推动社会建设的“金点子”,让征集到的好建议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决策,落实好每件“民心事”,是开展人民建议工作的关键所在。
“通常我们收到人民建议后,质量一般的或者能快速解决的,会立刻转给相关责任单位参考,一旦发现建议量比较大、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的,我们就会启用访情研判,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形式与群众沟通,然后组织工作人员集体会商,分析这个建议到底提得准不准,好不好,对人民建议进行进一步完善。”宁波市信访局相关负责人把访情研判过程形象地比喻为给人民建议“把脉”。
此次参评优秀人民建议的30个候选项目,都是在“把脉”研判之后成为党委政府的施政之策。
去年上半年,宁波市信访局相关负责人在梳理筛选人民建议时,发现随着城市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车辆的快速增加,一些紧挨高速、高架的村庄、社区的交通运输噪声扰民问题日趋突出,居民反应强烈。
这个问题较为复杂,牵涉到住建、生态环境、交通等多部门。根据调研结果,宁波市信访局形成了一份反映噪音扰民问题的专题报告,这份长达12页,数千字的报告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宁波市交通局会同相关单位起草了《宁波市交通干线道路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意见》,一场噪音“歼灭战”就此在宁波打响。
近年来,经过各地的探索实践,人民建议从征集到办理体制机制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推动建议从“纸面”落实到“地面”——按照“一个部门牵头协调分办、各个部门按职能接收办理”的要求,各地信访部门负责记录建议主题、主要问题以及建议人等基本要素,职能部门依法受理并及时与建议人进行沟通联系,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包括采纳情况、沟通情况、论证情况、工作措施等办理意见。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民建议得到回应和解决,各地开通人民建议专报“直通车”,信访部门不定期梳理分析群众反映的高频建议事项,以摘报、专报等形式,把重要的人民建议直接送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案头”。
“真没想到我们提的建议会被市领导看到。”去年,家住嘉兴市南湖区的干大伯遛弯时发现小区附近的窨井盖存在破损,有安全隐患,他通过12345政务热线建议加强城市窨井盖的管理。嘉兴市信访局在定期“盘点”人民建议时发现类似的问题不少,为此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人民意见建议”专报,很快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嘉兴市建设部门随即启动了城市窨井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开展旧窨井盖排查、加强数字化管理等方式,让群众生活更安心。
去年,省信访局组建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同时,我省还同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实施意见。长期关注研究人民建议的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周亚越认为,这一个个举措释放出同样的信号——浙江要把人民建议征集从一个好做法升级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动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金名片”。
“当前,我省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实现这个光荣的使命,需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智慧,引导全社会多献良策、多作贡献,形成全省总动员、人人齐参与的浓厚氛围,助力示范区建设。”省信访局副局长夏文星表示。而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人民建议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建议恰恰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
记者梳理发现,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民建议征集的上海、成都等地,近年来都不约而同地把人民建议征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年,上海在全国率先为人民建议征集专门制定地方性法规。尽管浙江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已有多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如征集面不够广泛,建议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人民建议,征集是第一步。党委政府要怎样才能更加“耳聪目明”,征集到更多好点子。针对互联网时代社情民意呈现碎片化和海量化的特点,去年,浙江重点打造一个“最强大脑”——“民呼我为”统一平台。这个平台全面整合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领导信箱等100多个来自政府、市场、社会的各类民意反映平台渠道,通过一个口子收集人民建议大数据。去年上半年,“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形成了920多万通来电数据和200多万条网上信访数据,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意见建议,此次参评优秀人民建议的30个候选项目中就有不少源于这个“大脑”的精准捕捉。
同时,浙江正在着力培育一批群众中的“意见领袖”。家住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北庄村的村民沈根水平日里总爱走街串巷“管闲事”。去年,看到当地不少土地集中流转程度较低,各自经营的种植户管理水平又不高,他向临平区政府建议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我们常讲‘智慧在民间’,今后我们将在全省遴选一批能热心公共事务的建议人,建立人才储备库,不断扩大建议视角和丰富建议内容。”省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说,我省还将配套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更多群众参与人民建议的热情。
改进人民建议,还要把每一件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得更扎实。余姚市信访局在去年开发“一码听民意”应用系统,这套系统的一大亮点就是“嵌”入了闭环办理功能。“群众提交建议后,系统智能审核分派到各责任单位,办理结果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给建议人,信访部门同步跟踪办理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余姚市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说,系统还会根据建议总量、建议分类占比、建议处理进度、用户满意度等数据,分析研判群众关心的民生需求热点和部门服务效能,定期形成人民建议分析报告和可视化页面,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根据我省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还将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借助数字化改革为建议征集工作赋能,提升需求对接、定制征集、开放共享等能力。” 省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建议‘金点子’从公众智库中产生。”(记者 李攀 朱银燕 通讯员 朱旭恒 张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