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城市治理,智慧在民间:
5年来,申城市民已提出建议意见近5万件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6日 14时47分 信息来源: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

“这些违法建筑5年前就想拆了,‘硬骨头’如今总算是啃下来了!”看着宝山区真大路560号中路集团的厂区完成了人员清空,3万余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开始动工拆除,大场镇党委副书记朱爱华长舒了一口气。而在申城,类似的“公字头”违建正是一年多来“五违四必”整治的重点对象。这一个个“硬骨头”被啃下来的背后,市民黄庆的一则相关建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五违整治补短板,在申城近年来的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交通大整治等多项重点工作的推进中,都有大量市民建议的身影。而申城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5年来,近5万个市民“金点子”已成了政府改进工作、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则建议,给拆违指明了突破口

2016年初,申城的大规模拆违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大变脸”,让申城市民普遍叫好。可就在这时,市民黄庆却通过“市委领导信箱”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群众能直观地感受到,在申城的拆违中,一定程度存在只拆“私字头”的违法建筑、而忽视机关和国有企业搭建的“公字头”违建的现象,存在选择性执法。他直言不讳,拆违得民心,拆“公字头”的违建更应作表率。应对全市的“公字头”违建进行排摸,对出租经营的“公字头”违建要限期拆除,不拆应对单位领导进行问责。

他的建议,很快被市信访办摘录,整理上报,随后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并交由市住建委进行研究论证。市住建委深入研究后,决定采纳,将“公字头”的违建专项治理纳入2016年的重点工作。去年2月5日,市拆违办下发《关于开展摸排梳理“公字头”无证建筑的通知》,正式启动这项重点工作。

排摸结果惊人:全市共有“公字头”违建并用于出租的就有10194处、617.1万平方米。以上述中路集团所在的宝山“南大东块”地块为例,96万平方米的违建中,75%都是国企厂区地块出租后搭起来的违建,居住、生产合一,安全隐患严重,一直是拆违的难点。“公字头”违建成为重点整治对象,这令一些国企老总感受到了压力,开始主动配合拆违部门拆违。宝山区大场镇一名负责人说:“这些企业,以前连门都不让进;如今主动清退二房东和租户,工作一下子就好做了。”

据市拆违办统计,去年2月5日至今,全市已拆除“公字头”违建2653处,共计180.17万平方米。

这些措施,“灵感”都来自建议

5年来,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据市信访部门介绍,5年来,市民已累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各类意见建议近5万件,一个建议改进一项工作已成为了“常态”;尤其是在近年来申城开展的社会治理中,市民建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去年起开始的申城交通大整治中,一些家喻户晓的措施,其“灵感”也来自于市民的建议。

如备受欢迎的“快处易赔”:以前,市民在路上开车时,发生无人伤事故,如要快速处理的话,需要驾驶员随身携带《交通事故自行协商理赔协议书》,在实际操作中极为不便;而同时,双方自行签订的协议书存在“骗保”的可能,不少保险公司并不认可。因而,实际生活中事故当事人还是习惯于等交警到达现场定责后才愿意挪车,造成道路长时间拥堵。2015年8月,市民韩征建议交警部门研发推广一个“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APP”,集固化证据、在线定责、在线定损、快速理赔等功能于一身。市交警总队事故防范处称,市民建议很快被采纳。去年4月,交警部门试点推出“快处易赔”微信公众号,6月1日全市推广。仅半年多时间里,该微信公众号已有22万人关注,处理事故2万起,平均每天近200起。据监测,使用“快处易赔”后,市民发生事故后采集完信息即可撤离现场,而从采集信息到协商定责也仅需要7分钟,目前最快的记录30分钟即拿到了理赔款。

又如交通违法视频举报,推出至今已收到了市民举报6万余条,其中2万余条被采纳。视频举报有效弥补了电子警察监控的盲区,这个措施同样也是来源于市民张佳岭的建议。“这些建议来得真及时”,市交警总队事故防范处负责人表示,市民的智慧给了交警部门启发和灵感,相应推出的措施都成了整治中的“闪光点”。

5年来,市民提的建议量质齐升

对于自己的交通违法视频举报的建议被采纳并在全市推出实施,市民张佳岭用“非常意外”四个字来形容。他告诉记者,2015年他提了建议以后,本以为只会收到政府部门的“格式回复”,没想到“反馈这么快,不仅实施了,还在不断改进”。他说,政府部门的重视,对于提意见人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其实,张佳岭有所不知的是:5年来,申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从最初的探索性运行,到如今从征集、到采纳、到落实都有了程序化、严密的制度体系,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已走向了正轨,越走越顺。

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处负责人回忆,推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顺应民意、顺应形势的做法。他说,长期以来,全市各级信访系统收到的信访事项中,建议类的信访件要占总信访量的近30%。但以前,由于对这些建议并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制度化的处理,建议采纳转化都是“碎片化”的。因而,5年前,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信访办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将人民建议工作“单列”,并向社会广泛征集“民间智慧”,作为执政的参考依据。

提建议的人越来越多了!据市信访办统计,5年来,建议数量每年都在攀升,建议人群也不断壮大。不仅如此,建议的质量也一年比一年好。目前信访部门收到的建议,已能在政府部门完善政策、科学规划、加强治理、改善民生、改进作风等方方面面起到了作用。

市民的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统计,建议经筛选后,采纳率已从最初的58%逐年提升,去年已达到了96.3%;上报后,市领导的批示率也从2012年的91%,上升到了去年的97%。

 “人民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主人”

每年都提出建议,且每年都有优秀建议入选的上海政法学院编审汤啸天说,5年来,他从意见的推进落实、信息的公开等方方面面,都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于市民意见建议的重视程度。一大批建议的采纳和落实,让申城的建设和发展处处凝聚着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智慧。一个个“金点子”落地生根,其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又成了市民参与建议征集的动力。

这样的“双赢”,是申城近年来信访制度改革的成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认为,近年来,申城的信访工作中,“信访”的功能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信访反映社情民意、对政府部门进行民主监督这一功能在不断强化,而传统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推进、成效的凸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更深层次来说,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体现的是政府在决策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回答的是“谁才是城市的真正主人”这一命题。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江利红认为,政府在公共决策时,必须去真正地了解公众的需求。政府了解公众需求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最有效的途径还是人民建议的征集。通过广泛地发动市民针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治理提出建议,政府才能做出正确的行政决策,实现政府供给和市民需求的紧密结合。

5年只是一个开端,市信访办主任王剑华表示,今后将在城市发展中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征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每位市民都做城市发展的主人。(信息来源: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