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深化书记“民情三本账”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近年来,安康市石泉县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以深化书记民情“三本账”为抓手,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关键人”作用,形成以问题和民意为导向的执政思维和治理体系,推进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往深处走、往实里落,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坚持解题为先“三位一体”拓宽联系服务群众
领导带头直接“联”。建立县委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设立县镇村三级书记受理群众“意见建议、利益诉求、投诉举报”三本民情账,通过公开县镇村三级书记个人手机号码、开通民情“110”热线、设置民情联络员、县级领导接访等方式,搭建起群众说事、书记接事的“直通车”。同时,县级领导和部门、镇主要领导每人联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5-10名,各界群众10-20名,不定期开展座谈走访,全面收集民情民意,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干部三下主动“访”。全面落实干部包联、代办服务、信访包案、问政于民、实事暖民、民意调查“六项制度”,推动党员干部“眼睛向下关注民生、人往下走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下沉夯实基层治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统筹政法干警、镇村干部和”321”基层治理网格员等力量,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化解工作,问题分级分类纳入书记“民情三本账”办理,切实做到“三早三前”。
建强阵地一站“接”。整合全县矛盾纠纷和信访处理力量、资源和平台,在县级建成“县新时代群众之家”,同步推进11个镇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和165个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增加调解功能,优化服务功能,打造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让群众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将信访接待中心网上信访、政务中心12345服务热线、网信办舆情监测等各类渠道收集的群众诉求,统一录入书记“民情三本账”系统,推动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坚持法治思维“三环相扣”规范办理群众信访问题
及时受理精准“转”。将书记“民情三本账”系统和陕西省智能信访信息系统、综治中心信息平台整合使用,推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从源头上防止多头受理、多头交办、重复办理等问题。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严格按照“三个不予受理”和“两个不再受理”要求进行甄别,应当受理的,明确审批层级、责任部门,1日内通过书记“民情三本账”系统分级提交相应党组织书记审批办理,3 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受理情况,确定不受理的,及时做好疏导沟通、矛盾化解、帮扶救助等工作。
协同联动优先“调”。坚持把调解贯穿预防、受理、办理全过程,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与信访工作协调联动,创新推行“基层组织前置调、镇级综治联动调、行业部门分类调、司法断后兜底调”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四调工作法”,切实做到访调结合、调解先行,应调尽调、能调尽调,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依法分类高效“办”。把各级党组织书记加入信访工作法治化流程,建立“分类建账一书记阅批一受理告知一快速交办一严格督查一结果反馈一回复征询一书记把关一销号归档”的办理流程。落实信访工作人员首办责任制,“一对一”全程服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对复杂问题采取“一案三交”,交分管县领导、承办单位和属地,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对信访积案坚持“包案领导+工作专班”推进机制,以“案清事明”推动“案结事了”。
坚持系统治理“三措并举“全面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有序推进全程“督”。建立书记“民情三本账”三色管理和“县信访局、县委常委、县委书记”三线督办工作机制,日常工作由县信访局督促落实,落实情况定期通报,重大问题由分管县委常委实时督办,办理不力的由县委书记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县纪委监委从严问责。
紧盯实效严格“考”。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书记“民情三本账”及信访工作法治化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及负面清单,对纳入书记“民情三本账”的信访事项,从办结时限、回复情况、群众满意度、档案管理四个方面细化考核标准,逐件考核评分,形成以考促干、倒逼落实的良好局面,确保“有账必建”“有求必应”和“有难必解”。
标本兼治深入“研”。强化书记“民情三本账”系统数据联通、功能优化和深度应用,实现全流程体现办理状态、全时段反映民情态势、全方位推进责任落实。定期召开信访研判调度会,在统筹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注重从个性矛盾发现共性问题,注重从问题表象反思问题根源,编发《民情专报》,提出工作建议 ,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有效解决治标不治本、有责不尽责等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