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坚持”打造铜川信访新“枫”景

“四个坚持”打造铜川信访新“枫”景

时间: 2021-05-06 15:2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融入当地实情的信访新模式,形成了以群众为主体,网格为阵地,法治和德育相结合,融合发展为途径的“枫桥经验”铜川版,极大地将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一、坚持人民参与,完善“群众自治”新体系。近年来,我市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过程中积极倾听群众声音、坚持群众共同参与、注重群众意见反馈,有效激发群众自我管理活力,探索出了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化解的有效机制。印台区芳草社区“群议坊”议事平台运用“3+5+X”工作方法逐渐形成了群众自主参与的工作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三支队伍。社区依托“群议坊”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互动功能,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建“劝和小组”志愿者服务团队、乡贤说事议事团、居民代表回访团三支队伍,充分利用群众力量调解群众内部矛盾,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开展“五访五送”活动。为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每周四开展访空巢老人送关爱、访残疾人送关怀、访留守儿童送温暖、访困难家庭送帮扶、访普通群众送服务五项活动,带领党员干部在访民情、知民需、解民困中密切干群关系,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将矛盾消除于萌芽状态。三是提供立体化服务。社区中有些群众因腿脚不便或常年在外地而无法及时反映诉求,为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芳草社区不仅建立了30平方米的“群议坊”说事议事室作为定点议事场所,而且还形成了机动性强的流动议事角和“群议坊”网上工作群,为群众提供上门调解服务和网上政策咨询,有效形成群众自主表达诉求、协调利益、调处矛盾的“内循环”。一年来,芳草社区充分发挥“群议坊”平台作用,成功化解辖区内邻里矛盾纠纷80余件,在实践中牢固树立“自家社区自己管”的服务理念。

二、坚持网格划分,打造“一网通办”新平台。网格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网格划分阵地,延伸社会治理触角,消除管理“盲点”,形成了集民意收集、业务办理于一体的联动式服务平台。王益区红旗社区推行的“3+3+X”网格化服务就是一个网格化科学规范管理的范例。一是开通服务热线。社区建立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短信服务平台、网络交互平台3条群众服务热线,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实现“线上”受理各类群众诉求,分类导入办事程序。社区通过手机短信、网站等形式,将社区的服务、政策等信息及时告知群众,实现社区与居民的“双向互动”。二是建立为民服务站。社区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网格服务代办站3个服务点,推行信访网上代办员机制,基层干部以代办方式为群众开展投诉代理业务,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信访工作新模式,让“群众信赖的人”办理“群众操心的事”。三是优化网格管理。社区推行多网合一、互通互联,将信访、社会保障、养老等多个部门的管理服务纳入同一网格,联通实体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热线和“大数据”平台等,开拓社区服务领域,通过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真正实现“智慧领跑”式社区服务。网格员配备移动终端设备,将走访巡查过程中的大事小情第一时间上报网络,用“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红旗社区连续13年无一例越级访、集体访发生,探索出了一条以网格服务助力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三、坚持法德共治,形成“矛盾化解”新方式。

化解信访问题不仅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而且还要运用德育教化能力,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耀州区“玉理工作室”在调解群众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法治和德育相辅相成的“共治”路径,逐渐形成了“以法为纲、以德为常、法德共治”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一方面坚持德治教化。在日常走访群众和矛盾纠纷排查过程中,坚持开展法律讲座、普法宣传、道德大讲堂等活动,推广宣传“普法宣传篇”“化解矛盾纠纷篇”“勤劳致富篇”等160余篇崇德尚法的顺口溜,营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调解。在调解基层纠纷过程中,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法治指导,形成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成功探索总结出人民调解工作“四心”(细心、关心、热心、责任心)、“四勤”(勤学习、勤动脑、勤动腿、勤动笔)工作法和“听、劝、调、和”四步调解法和“四宜四不宜”调解工作法。

四、坚持融合发展,构建“就地解决”新机制。我市积极探索“最多访一次”,充分发挥信访联合接待中心枢纽作用,努力实现群众信访和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一是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联动体系。纵向上,贯通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实现村(社区)有网格员排查矛盾纠纷,乡镇(街道)有代办员引导群众网上投诉,市、区两级有联合接待中心负责分析研判、预警提醒和调度指挥,形成信访矛盾的闭环化解。横向上,充分发挥联合接待中心的“聚合效应”,引入民政、住建、人社等部门常驻,整合医调委、法学会、律师协会、人民调解协会、法律援助等机构和社会组织进驻,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二是健全完善联合调处机制。按照“条块结合、多方参与”的工作思路,组建专业调解队伍,设立访调对接室、访诉对接室、涉法涉诉访对接室及多元调解室,使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实现群众联合接访和矛盾联合调处,有力提高信访矛盾化解工作质效。三是推广“互联网+信访”便民渠道。充分运用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覆盖5个区县、49个市级部门、186个区级部门和38个乡镇(街道)、2个省属驻铜单位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和市、区两级网上信访投诉平台,在各级信访接待场所配备网上信访自助查询一体机,充分发挥网上信访主渠道作用,引导群众“键对键”进行网上自助信访,打破行业部门壁垒,减少群众“访累”,实现信访件的“一键受理、全网流转、高效办结”。(铜川市信访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