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锣 对面鼓杨凌:阳光下的信访听证会

当面锣 对面鼓
杨凌:阳光下的信访听证会

时间: 2013-10-08 15:54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秋初夏末,杨陵区崔东沟村口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信访听证终结会正在这里进行。
    听证会现场,信访人、被信访人、主持人、听证员和信访事项承办人一应俱全,似乎和大多数信访听证会没啥两样。可细看,这场信访听证会又显得很特别。一来现场听证的地点不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会议室,而是在信访问题发生地的崔东沟村口;二来平时坐在办公室里的信访工作人员不再“等人来访”而是“登门拜访”,和崔东沟的旁听村民一起在阳光下接受质询;此外,听证会现场还有杨凌电视台全程采访拍摄,并且在随后将此次听证会的全过程剪辑成特别节目,在杨凌电视台和城区大屏幕上进行播放。
    这场信访听证终结会从一开始,就当面锣对面鼓的和老百姓来了次“亲密接触”,面对面将信访的“老大难”问题直截了当的晾晒在阳光下。
诚心和老百姓交朋友,才会发现真问题
    上午9点多,随着村里的男女老少提着小凳在村口小广场坐定,主持人宣布听证会正式开始。按照程序,信访人、崔东沟村民崔某等三人对被信访人、村主任崔致远当场进行问题反映。
    从2008年开始崔某就举报村主任崔致远,在崔东沟村这事几乎无人不晓。可是,碍于乡里乡亲,又是别人家事,所以外人也干涉较少。今年上半年,按照省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期部署,杨凌示范区确定了主要负责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细则。在坦诚与群众密切联系交流的时候,信访人崔某直接找到了纪工委书记的办公室。就这样,在充分了解事情经过的基础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信访终结会在崔东沟的村口开了起来。
    长达四个小时的听证会上,信访人和被信访人在全村老少面前展开质证和辩论,这一信访案件的承办人和杨陵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当着村里老少爷们将案件中涉及的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现场做了梳理和解答,由杨陵区人大法工委、村监委会委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公众评判组对解答的结果和处理的意见进行现场评议,听证会气氛浓厚热烈。
    在听证会的间歇,常能看到信访人崔某和权王军在一起谝的火热。过去和崔某一起上访过的一位崔东沟村民告诉记者:“和老百姓诚心交朋友,老百姓才把干部当自家人,自家人才说自家话。”也正是因为说了自家话,干部在查摆问题中才能发现真问题。
敢把问题晒在阳光下,才能营造正风气
    从2008年算起,崔某上访崔致远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这五年中老崔上访举报的问题,从最初的1件积攒成现在的29件。这些举报的问题是崔志忠的“结”,这些“结”既是现实的,也是心理的。“有时候都看不见我哥做其他事儿,好像到纪委去上访告我就是日子的全部。”作为被告,也作为崔志忠的胞弟崔致远也很无奈。
    听证会当天,对崔某和其他信访人提出的问题,在杨凌电视台的摄像机前,前来旁听的乡亲们也听出了崔某的“结”。“老崔就是为了致一口气,村干部给村上办了好事,维护了公道,对个人利益有损失,所以就不服。”一边旁听一边抽着旱烟的一位村民说到。
    “我觉得这种形式挺好,很接地气。至少心里面对崔东沟的这个事情感觉亮堂堂的。”杨陵中学的退休教师王大妈在看完会展广场LED上播放的节目后说道。这场听证会引导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气,不仅在崔东沟村得以形成,更通过杨凌电视台传播在杨凌的大街小巷,成为杨凌百姓驻足观看和参与议论的热点,在农城营造出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与人民群众共同呼吸,才能锤炼好作风
    “致远是个好干部”村民崔卫国说,自崔致远担任村干部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可是,不管是不是好干部,只要有举报,就要查到水落石出。杨陵区纪委以调查为契机,扎实转变工作作风,成立调查组,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再次展开深入调查,还事实本来面目,给信访人一个明确的交代,还被信访人一个清白。
    杨陵区纪委把信访人所反映的问题梳理成29个问题,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调查组,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走访,调查组先后调查了农林、土地、教育、计生等11个部门,走访干部群众46人,搜集大量事实和证据,基本查清了信访人所反映29个问题的事实真相。查清问题就要摆出问题,在现场,调查组将反映的29个问题一一摆出,并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结果证明,除了一项问题,信访人有不同看法提出需要进一步核实以外,其他的28项问题基本失实。崔致远的确像大多数村民反映的那样,是一个好干部,好村长,好村支书。
    对此,信访人崔某也基本认可,“说出来了后,我心里也舒服了很多,至少让我得到了答复,得到了明白。”在现场,杨陵区各职能部门还对相关问题得出答复的政策依据和程序作了公布说明。这29项问题从群众中来,最后又到群众中去,问题提出的时候懵懂糊涂,反馈问题的时候明白清楚。正因为调查组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边,衡量和调查的根据来自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同人民呼吸与共,为民办事也就格外认真负责。
    “一想到要直接面对群众,面对基层矛盾,我们思想上的弦就绷得格外紧,来不得一点马虎。”参与调查工作的杨陵区纪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所有调查完毕后,得出客观的结论被信访人和被信访人,以及在现场的所有乡亲们认可后,我觉得这几个月来努力有了结果,坚定了实在工作和踏实为人民服务的信心。”这位工作人员在听证会结束后对记者深有体会的说。
    这场开在村口的听证终结会,正因为有着村里老少甚至杨凌老百姓的广泛参与,才成为了展现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才成为了锤炼好作风的锻钢砧。听证会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可是它释放的正面效应仍在持续。
(刊登陕西日报   综合指导处推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